淘宝商朝与裳字的读音

发布时间:
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商朝,以及裳字的读音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
文章详情介绍:

持续了五百多年的商朝: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的文明朝代

中国历史上的商朝,又称为殷商。商朝大约为公元前1600年—约公元前1046年,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,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。

之所以有“殷商”这一称谓,是因为商朝的国都频繁迁移,在其后裔盘庚迁殷才稳定下来,在殷建都达273年,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“殷”或“殷商”

淘宝商朝处于奴隶制的鼎盛时期,国家权力已经初步确立,奴隶制的社会秩序亦已稳固。

商朝地图

一.商朝的建立:

商人的始祖是,他因帮助夏朝的开国君王夏禹治水有功,因而受封于商邑(今河南商丘) ,所以他就以“商”来称自己的部落。

夏朝的最后一位国君夏桀继位后,表现得非常残暴,中原百姓已不堪忍受。此时夏王朝的统治已处于严重的内外交困之中。这时的商部落的首领为成汤,他是一位很有修养和本事的人,看到夏王朝日益腐朽、暴政已引起众叛亲离后,他便着手建立新的王朝。

夏桀得知成汤在征伐诸侯并扩大商的势力后,派使臣将成汤召至夏王都,并下令将其囚禁在夏台(夏朝监狱)中。成汤的下属伊尹仲虺得知消息后,搜集了许多珍宝、玩器和美女献给夏桀,请求释放商汤。于是夏桀下令将成汤释放。囚禁之事在诸侯和方国中引起了更大地恐慌,大家纷纷投奔商,愿助商汤灭夏。

成汤继续以德立威,厉兵秣马,使临近部落纷纷归附。在与夏桀决战之前,成汤又灭掉了此时仍然听从夏指挥的个别方国部落——剪除了夏桀的羽翼。

鸣条之战:一切准备就绪后,在约公元前1600年,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(山西夏县之西)进行了一场决战——鸣条之战。商汤选良车70乘,敢死队6000人,联合各方国军队,采取战略大迂回,绕道至夏都以西突袭夏都,夏桀仓促应战。结果夏朝军队大败于鸣条。这场战争成为夏王朝灭亡的转折点,成汤自此成为商汤——他建立了中国的第二个王朝商朝。

商朝古墓中的战车

二.商朝的衰落与中兴:

商朝一共历经了约31代君主。至第八代商王仲丁继位时,国势逐渐衰落。当时废弃了嫡长子继位制,拥立诸兄弟和他们的儿子继位,因此造成争夺继承权之溷乱现象。从仲丁盘庚的一百多年间,商朝历史进入中衰时期。以至于诸侯都不来朝见,史称九世之乱。

盘庚迁殷武丁中兴盘庚是商朝中期的一位贤明君主。他继位后,决定把首都迁移到殷(今河南安阳)。迁至殷地有叁条好处:第一,殷地的土地比较肥沃。 第二,迁都以后一切都要从头做起,王室和贵族将会受到抑制。第叁,新都城比较安全,外部干扰少。果然,迁殷后王室内部矛盾缓解,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。盘庚因此被称为“中兴”之主。

后来继位的盘庚的侄子武丁,也是一位贤明君主,他开辟了武丁中兴:他即位以后兢兢业业、励精图治。对外,他出兵征伐夷方、巴方、蜀及虎方等地,拓展了商朝版图和势力范围。对内大力发展生产,促进了制造业的昌盛:青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,出现了司母戊大方鼎、偶方彝、叁联甗这样的重器。此外在纺织、医学、交通、天文等方面,也都取得不小成就。这是商朝的鼎盛时期。

商朝的甲骨文

叁.商朝的灭亡:

武丁死后,商朝又开始逐渐衰落。到了商代最后一个王帝辛商纣王)时期。在传统史学叙述中,纣王沉迷酒色、穷兵黩武、重刑厚敛、是与夏桀同样的暴君 。与他相关的典故有酒池肉林、炮烙之刑等。但是,后世就此存在很大的争议。

由于甲骨文的出土,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有了重大发现:其实,商纣王帝辛少年英勇,多次派部下向东征讨莱夷,自己攻打南方九苗,将商的势力延伸到了东海和长江流域,为中国版图向东南延伸做出了极大贡献。但是其连年征战极大消耗了国力,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,使其对西北的控制力下降,给了部落以可趁之机。

牧野之战: 周武王姬发的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(今新乡市附近)进行的决战。商朝至此已经历六百多年,至帝辛(商纣王)时,已是危机四伏。部落居住于今陕西中部,到姬昌这一代时国力日强,周边诸侯纷纷依附。公元前1050年周文王姬昌病逝,世子姬发周武王)继位。此时商朝发生了内乱:帝辛杀了叔父比干,囚禁了另一个叔父箕子。武王决定趁机出兵伐商。 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,周武王亲率战车叁百乘,虎贲叁千人以及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。帝辛惊闻周军来袭,只好仓促武装大批奴隶和战俘,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,开赴牧野迎战。战争结果自然是周武王决胜。帝辛见大势己去,返回朝歌,登上鹿台,”蒙衣其珠玉,自燔于火而死“。

在历史的长河中,商朝为中华文明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揭开了中国可考历史文化的大幕。其重要贡献在于:

一. 甲骨文.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,是刻在兽骨和龟甲上的文字。它是中国已发现的文字中最早和较为完整的文字。

二. 青铜文化:我国的青铜文化源远流长,商朝的青铜文化在中国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

叁.天文历法:商代重视天象观测的传统,殷墟卜辞中有不少关于天象的记录。

四. 数学成就:商代甲骨文中的数字,已经明确了今天我们熟知的十进制,奇数、偶数和倍数等概念,具有了基础的计算能力。

五.音乐方面: 从商代开始,中国音乐开始分为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。

商朝的大鼎

商朝为什么频繁迁都?原来商民族是一个游牧特色的民族

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,不过商朝前期的社会十分不稳定。商朝是一个频繁迁都的王朝。在先商时期,商国就迁徙了八次。商朝建立后,又迁徙了了五次到七次,最终到盘庚迁都殷才算稳定下来。如此算下来,商朝是中国古代迁都最多的朝代。为什么商朝会频繁迁都呢?本文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探讨。

一,先商的迁徙——游牧行国说

在商朝建立之前,商国就已经存在了。根据《史记》《竹书纪年》《世本》的记载,以及甲骨文资料的佐证,商灭夏之前有十四代,这段历史被称为“先商”。先商一共迁徙了八次,《尚书·商书》记载,“自契至成汤,八迁”。汉代张衡《西京赋》称:“殷人屡迁,前八后五,居相圮耿,不常厥土”。

为什么先商会不断迁徙呢?史学界提出了“游牧行国说”、“水患说”、“游农说”、“军事原因说”、“政治斗争说”等,我比较倾向于“游牧行国说”。商人最初并非是一个农耕民族,而是游牧民族。游牧民族则需要不断进行迁徙,在华北平原尚未大规模开发之前,这里生活的游牧民族还是很多的。

根据《山海经》《竹书纪年》都记载了先商的祖先们游牧的故事,其中最出名的是王亥牧牛。王亥是商国历史上着名的国王,他对商国的发展有巨大的贡献。据说,他驯服了牛羊,发明了牛车。他经常带着大量的牛羊和中原各部落进行贸易,使得商国的经济实力迅速上升,因此他被尊为商朝的“高祖”。有一次,王亥的牛羊被有易氏夺取,王亥本人也被杀害。于是其子上甲微带领部族攻灭了有易氏,夺回了牛羊。

王亥服牛

商国人不仅发明了牛车,还发明了马车。传说阏伯之孙相土首先发明了马车,《世本·作篇》记载:“相士作乘马,亥作服牛”。考古学上也能够证明这一点,目前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车轮是商代的曲衡车,出现于殷墟遗址。发明车辆,并且用这些车辆来大规模进行牛羊贸易,这正是游牧民族的特色。后来北方的铁勒还被中原民族称为“高车”。

二,商民族的来源——东北人?

从殷墟坟墓出土的人像可以看出,商朝人的男子发型基本都是辫发。辫发样式较多,有总发至顶,编成一条辫子,然后垂至脑后的;有左右两侧梳辫,辫梢卷曲,下垂至肩的;也有将头发编成辫子盘绕于顶的。中国人的辫发主要出现在东北地区的东胡系民族和女真系民族,如鲜卑族、契丹族、蒙古族等。

商朝武士形象

考古学家也被殷墟的5000多座坟墓人骨进行了分析,吉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发表的《商朝起源的人骨考古学探究》一文指出:“殷墟遗址的人骨分为大型墓群(贵族)、中等墓群(平民)、和小墓群(下层)叁类。研究发现,其中大墓群的中的人骨基本来自于长城沿线甚至更北的古代人群。”可见,商朝的贵族多来自于长城以北,原本是游牧民族。

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商朝文化和之前的红山文化有诸多联系,商朝人极有可能是红山人南下中原形成的。2015年,《人类学学报》发表了《曲阜地区孔姓人群17个Y-STR基因遗传多态性分析》一文,其中讲到曲阜46%的孔姓后裔单倍群为C,而北方汉族典型的O2只占据了20%。孔子是商朝后裔,这说明商朝贵族的单倍群可能主要是C,而C正好又是东胡系民族的单倍群。

叁,商朝建立后为何还五次迁都?

商人前期是游牧民族,但是后期已经演变为了农耕民族。商国在进入中原后,就和中原的各部族发生了密切的联系,并且和东夷建立了军事同盟。东夷原本是炎黄的同盟,但夏朝建立后这种关系就破裂了,炎黄和东夷长期战争。从考古学来说,继承大汶口、龙山的岳石文化就是该时期的东夷文化。

商和东夷都是将太阳、鸟作为图腾的民族。商民族的许多国王都冠以甲这个字,根据东夷的传说“天有十日”,其中甲是第一个太阳,地位最高。《竹书纪年》记载夏朝后期,东方出现了十日并出的现象,这正是东夷—商联盟强盛的反映。在和东夷长期的交往中,商早已演变为了农耕民族。

大约在3500年前,商汤灭夏,建立了商朝,定都于亳。可是商朝的首都依然不停地迁徙。根据考证,商朝建立之后迁徙了五次或者七次,一般认为迁都五次,分别是即仲丁迁于隞(郑州),河亶甲迁于相,祖乙迁于邢(邢台),南庚迁于奄(曲阜),到盘庚时最后定都于殷(安阳)。

商朝迁都示意图

为什么商朝建立后还不断迁徙呢?我们看上古时代的历史,会发现早期的民族都处于不断的迁徙之中,尤其是尚未建立稳定国家的民族。不断迁徙,正好说明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不高。

在农耕出现之前,人类需要不断迁徙以获得猎物、果实。在农耕出现之后,人类才开始从迁徙走向了定居,于是出现了村庄、城镇。但是在农业尚未成熟之前,迁徙也是不可缺少的。早期的农业并非精耕细作的农业,而是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。刀耕火种容易导致土地的肥力丧失,因而在耕作一两年后就不得不另外寻找土地,这就是使得人类无法真正定居下来。

刀耕火种

商朝之前的夏朝就处于频繁的迁徙之中,夏朝到底迁都多少次已经无迹可寻。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,商朝早期的社会发展和夏朝并没有太大的进步,因此商朝的迁徙和夏朝的迁徙属于一种现象。《中国全史百卷本》说“总的看来,商朝前期的耕作技术还比较粗放,处于耜耕农业的第一阶段,即一块土地连续耕种几年后便抛荒休耕了,等若干年后再重新种这块土地。如果一个地区的土地都已轮流耕种过,地力已表现出耗竭的迹象,即举行一定规模的迁徙。这种农业生产方式便是盘庚以前多次迁都的重要原因”。

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后,商朝的农业耕作技术得到很大的提高。“盘庚迁殷后,开始懂得轮流休耕方法,一块土地耕种一年,然后休耕一至二年以保持地力,再继续耕种。从此耜耕农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,从定都在殷,人们得以有较长的时间不必大规模地迁徙了。”(《中国全史》百卷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