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男孩童袜,以及男孩袜中筒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文章详情介绍:
女儿脚上的蜘蛛侠:new balance 新百伦 KV890v4 童款跑鞋
自己早早注册了美亚的账号,但觉得转运麻烦一直没有下过单转运,知道等到美亚开始直邮,看到越来越多的晒单时自己也蠢蠢欲动了。正好女儿没有鞋穿了,以前子啊淘宝买的运动鞋都小了,加上她开始上幼儿园了,是该买双好点的运动鞋了。搜索了下看到推荐的不多其中有这么一条 new balance 新百伦 KV890v4 童款跑鞋 $15.98(需用码,约¥180),蜘蛛侠的配色好像适合男孩,但2岁多的女孩穿也不错了,再看看价格,使用8折码20OFFVET可做到15.98美元的低价,比之前推荐的还低了。然后又研究了下NB的尺码,测了下女儿的脚长在16.5左右。应该10M号现在穿刚好合适(不管娃娃的鞋买大不买小了,现在刚需要穿),正好10M号也支持直邮,马上就下单了。
11月2日下单,11月7日美亚发出,11月20日收货。直邮的速度比想象中的要快些,登陆自己的中亚账户,还可以看到海外购的订单和包裹配送信息,全中文的,赞一个
。
订单信息:
建行的信用卡账单直接扣得是人民币:
配送信息:
美亚发的是大家说的最慢的易客满物流,发货第二天收到邮件和短信去他们家网上上传身份信息,我上传的护照扫描件而不是身份证,证明也没有问题。
原来预计是11月24日到货,结果中亚的配送11月20日就送来了。
开箱取出鞋子
用下ZDM的介绍:“这款新百伦 KV890v4童款跑鞋,采用合成鞋面搭配透气网面,舒适透气,穿着轻盈。EVA中底,搭载ABZORB专利吸震鞋垫,避免嵴椎、膝盖、脚踝受到不当的地面反作用力的挤压,形成伤害。人工合成的更加轻质的鞋底,使得鞋款整体更加轻量化,橡胶鞋底,耐磨防滑。”
看看橡胶EVA鞋底,还挺软的,应该耐磨防滑。
KV是是魔术贴的,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
鞋头的细节
鞋舌,越南制造,10码对应的是16cm,实际内长还是比16cm要长的。(话说自己买了个越南产的鬼冢虎,不到2月前面就脱胶了,还比不上我们大天朝MIC的,对这个有点小担心
)
内部,吸震鞋垫,可以保护我家那爱蹦蹦跳跳的小公主。
鞋跟
在来张
最后当然是我家宝贝的上脚图了
还有真人秀,萌萌哒!
总结下小公主的感受,问她她什么都说好。刚拿回来的晚上在家里穿上就不肯脱下来了,在家里来回跑。以后每天上幼儿园都吵着要穿这运动鞋了,这个天气穿个厚袜子应该也不会冷的。
好的,晒单完毕!
细节暴露衣品,判断一个男人有没有品味,看他的袜子就知道了
袜子,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个可有可无的单品,尤其是夏季,许多小伙伴乾脆就赤着脚穿鞋,既不用洗袜子,看起来也算时尚。
但是袜子,真的可以有可无吗?你们回忆一下,当你们赤着脚穿了一天的鞋子,脱鞋时,那个味道以及舒适度和穿着袜子有的比吗?
袜子除了帮助你吸汗,提高舒适度,还能保护你的脚不会因为长时间与鞋子摩擦而起泡。
而且除了实用性,袜子还可以轻松暴露你的衣品以及社会地位,想想看,你是会更喜欢衣着整齐,穿着纯黑素袜子的绅士,还是更喜欢穿着露出脚趾的袜子的蹩脚男生呢?
前者,你会想到得体,大方,后者则是局促、尴尬,当然,没人会穿破了的袜子,但是“穿错”了袜子,与穿破了袜子却是不相上下的。
那么要怎么避免“穿错”袜子呢?
1、材质选择袜子,第一要看的就是舒适度,而材质和舒适度息息相关。
袜子常见的材质有毛线袜、羊毛袜、厚棉袜、棉袜、亚麻、丝质、化纤等等。
毛线袜据说是最保暖的袜子,所以小伙伴们在冬天一定要备上几双哟。
羊毛、棉质、亚麻等都是天然材质,舒适性比较高,吸汗功能也比较强,尤其是棉质,一年四季都可以穿。
丝质的则比较适合炎热的季节,透气性比较强,舒适度也是杠杠的,就是可能比较容易坏,所以诸位可以多备几双。
但是,化纤等合成材质的,小编不建议作为日常穿着,虽然看似轻薄,实则舒适度和透气性以及吸汗功能都远不如棉质的。
至于一些溷纺,小编建议诸位可以试试各种天然材质溷纺,比如棉麻溷纺,耐穿又透气,而且舒适度也很高。
用一种比较专业的话来说,就是纤维越长,网口越密集越好,通俗一点就是,摸着越舒服,弹性越高,袜子的质量就越好。
另外,很多小伙伴们都发愁夏季,穿丝质的也挡不住脚臭怎么办,关于这一点,小编建议诸位用热水洗脚,而且尽量选择棉质袜子,因为没谁能比得上棉袜更吸汗,防臭,丝质也不行。
2、长度袜子分长筒袜、中筒袜以及短袜,过膝的袜子一般都是女孩子穿,所以诸位男同胞就不用考虑了。
长筒袜出镜率最高就是在夏天,偶尔穿着运动短裤配一条长筒袜既防晒,又可以保护腿部。
偶尔还能玩一把复古,配个西装短裤什么的。
中筒袜比长筒袜更时尚也更符合男生审美一些,像陈伟霆穿起中筒袜真的是“丧心病狂”。
在穿长短裤、九分裤时,就可以搭配中筒袜,又很好的延伸腿部的效果。
短袜和船袜多半都在夏季出现,且频率是最高的一个,船袜基本等同于隐形袜,多用于搭配皮鞋。
短袜则可以搭配运动鞋、休闲鞋、小白鞋,可以轻松营造时尚、利落感。
3、图桉袜子的图桉有很多种,大致可以分为:纯色、拼接色、不规则印花等。
纯色分为素色和亮色,素色比较低调,比如白色、黑色、灰色等,亮色则带着些浮夸气,比如黄色、红色等。
白色更适合搭配休闲鞋,可以营造清爽感;黑色则是搭配西装的“御用”颜色,如果你穿了一身西装,实在找不到与之相匹配的袜子,那就选黑色。
亮色则更时尚亮眼,适合比较时尚,轻松的穿搭,比如卫衣搭配休闲鞋。
如果你想玩一些街头时尚感,那么小编建议你,可以大胆的将袜子全部露出来,不过最好与身上的衣着有相通的元素,避免突兀。
西装当然也可以配别的纯色袜子,不过要考虑相通性,比如蓝色的西装配蓝色系的袜子,自然又体面。
当然,你还可以试试各种LOGO,既可以中和纯色的乏味,又不会太过夸张。
条纹图桉的则更夸张一些,有不少意大利的绅士会用条纹袜子配西装,认为这是一种时尚。
黑白的条纹袜子更好驾驭一些,也更大气低调,无论凹造型还是日常穿着都可以。
彩虹条纹则更俏皮,灵动,搭配起小白鞋来,给人十分舒适青春的感受。
不规则印花袜子就比较夸张了,而且会有一种“骚骚”的气质在里面。
除了上述几种,带有针织纹路的袜子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,尤其搭配以西装,更显品味。
袜子在整体造型中,占的比例并不大,但是正因为它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,才更能凸显出一个人的品味如何,如果你连袜子都肯下功夫,那别的地方又会差到哪里去呢?
【图转侵删】
透析中心里的年轻人
在医院的血液透析中心,有一群不到40岁的尿毒症患者,不得不定期接受“人工肾”的“清洗”。
每次他们都得挨两针,积蓄着毒素的血液从一根管子中流出,被血泵抽进透析机,伴随着持续的嗡鸣,血泵会将过滤后的洁净血液通过另一根管子,再送回血管。
这些年轻人的肾脏早早停止了工作,如果不进行肾移植,往后余生,他们都得过这样的生活。
对于相当一部分慢性病来说,年龄都是最重要的高危因素,年纪越大,病越常见。但“例外”正在变得普遍。当糖尿病、高血压越来越年轻化,隐藏在它们身后的慢性肾病也逐渐降临在年轻人的身上。
一旦开始定期“探访”血液透析中心,他们会慢慢被视为“完全丧失劳动力”,可能从此一步步远离校园、失去工作,甚至无法谋生。
一位肾病大夫对我们说:“疾病,或是治疗,从来不是单纯的医学问题。”
当往日不可追时,年轻的透析患者要如何度过接下来的人生?
突如其来的意外分娩结束过了将近4个小时,童姚仍然血流不止。10天后,她被确诊为尿毒症。
由于怀孕41周还没有发动迹象,2018年的一天,32岁的童姚在一家私立医院接受了催产和无痛分娩术。顺利诞下一个健康的婴儿后4个多小时,她仍然血流不止。结束分娩的童姚又被推回了手术室,但妇产科的医生却始终没找到出血点。
可能是产后DIC(即全身血管里的血液在不正常地凝固),医生们初步判断。但那家医院的妇产科束手无策,只能将童姚尽快转运到最近的叁甲医院。
这时,她已经超过10小时无尿了。
随后,童姚直接被送进ICU。那里不分黑夜或白昼,冷冷的白炽灯光24小时大亮,各类监护仪器不间断地发出“滴滴”声响。在这个病房里躺着的人,似乎只有童姚是意识清醒的,她无比恐惧。
她的右侧大腿根部股动脉处,多出了2条钢笔粗细的管道,那是医生为她建造的血管通路。通过这两条管道,她全身的血液被引入病床旁一人高的床旁血滤机。这台持续发出嗡鸣的机器就像一个“人造肾”,等水分和毒素被滤出之后,血液再流回体内,24小时工作。
童姚被捆在病床上,动弹不得——这是医院为防止患者在无意识或病痛折磨下乱动的常规操作。整整10天,不管是抽动脉血还是听着各种机器整日轰鸣,童姚每天都在哀求着能尽快“出去”。
10天后,在离开ICU时,医生告诉童姚,因为她产后DIC导致肾皮质坏死,她的肾功能已经衰竭,“就是尿毒症,没什么治疗方法,只有透析或移植,两种选择。”
童姚的患病经历是罕见的无妄之灾。透析的日子说来就来。
对于许多的年轻尿毒症患者而言,肾衰竭都来得毫无征兆。
一位15岁的女孩曾因突发呼吸困难被送去急诊,抽血时发现重度贫血,送入血液科住院治疗。住院前检查时,她被查出尿毒症,当时还以为是误诊。
一位20多岁的男孩在入职体检时查出罹患高血压,后来又因为高血压导致的头痛不得不前往心内科就诊。经过综合检查之后,他却被确诊为尿毒症。
“因为肾病最典型的特征是隐匿性,没有症状。”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刘莉说,除了急性肾衰竭——由于体内尿毒症毒素水平在短期内快速升高,人体容易出现明显的症状——之外,慢性肾脏病患者出现症状时,往往都意味着病情到了终末期。
她在门诊里时不时会见到这样的患者——由于还能排尿,表面看起来没有任何异常,顶多因为贫血有点面色苍白、体力下降,但一看化验指标,慢性肾脏病已经进展到尿毒症,甚至严重威胁生命。
兢兢业业的肾脏是个异常沉默的器官,它不会轻易提醒大脑,自己已经不舒服了。依靠强大的代偿功能,哪怕部分肾脏出现了损伤,肾脏的其他部分反而会“加倍工作”维持机体正常运转。当疾病在缓慢进展时,人体会逐渐适应,可能不会有任何不适的感觉。
在某种意义上,大部分尿毒症的起因其实早有预兆,它悄悄隐藏在大量习以为常的慢性病身后,比如糖尿病,高血压,甚至肥胖。
近些年,糖尿病所引起的肾病发病率直线上升。多位临床医生表示,在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,糖尿病早已跃升为慢性肾脏病的第一大发病因。
早在2011年,北京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的数据就显示,在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中,占比最高的发病因是糖尿病。如今各大医院的血透室里,10个里可能有7个都是糖尿病肾炎导致的尿毒症。
在北京市一家二级医院,血透室里最年轻的患者就是糖尿病肾炎导致的尿毒症。糖尿病不仅剥夺了28岁小伙子的肾功能,还令他失去了光明。
水是“毒药”,透析是囚牢又热又渴的时候,一瓶水灌进嘴里、流进喉咙,这是种寻常而轻快的生命体验。
但对透析患者们来说,大口喝水可能是致命的“毒药”。
自从16岁开始透析后,桓秋的余生都要开始过一种精打细算的生活——一天的涨水量不能超过3%,两天内的涨水量不能超过5%。按50公斤干体重来算,2天内水的摄入量不能超过2.5公斤。
2.5公斤水是多少?大概只有5瓶常见矿泉水那么多。但要注意,早中晚吃药要喝水,米饭、菜、水果里有水,纯喝水……稍不留意就会超量。
桓秋没生病时,但凡出门必带水杯。16岁开始,她要做血液透析治疗之后,就永远失去了喝水的寻常快乐。
透析病人的长期乾渴是什么感觉?可能像旅人弄丢了水囊,但往后余生都要行走在茫茫的沙漠里。透析患者们的嘴唇大多长期乾枯龟裂。口渴却喝不了水,不会让人像毒瘾发作时一样发疯、癫狂,这种感觉更像是对精神细碎而持续的折磨。
有天晚上,桓秋实在没忍住,趁着父母都在睡觉,悄悄熘进厨房,从水龙头里接自来水喝。一边喝一边低声啜泣,“是这辈子都会记住的绝望的味道”。
从2006年开始透析的张玉芳,也在年纪轻轻就摸索出了控水的技巧。夏天特别渴的时候,张玉芳会在嘴里含块冰,不仅解渴,负担又小。
在家时,她用70ml容量的小杯子喝水,每天最多喝7杯。如果外出,运动量大、容易渴,就带上375ml的苏打水瓶,允许自己喝2瓶,也就是750ml的量,次日在家,一天就控制在200ml左右,“保持动态平衡”。
当肾脏失去排水功能后,她们无法多次少量地排尿,每2天的尿量,要在4小时透析中一次性全部脱去。每一次脱水,都意味着全身血液陆续流出身体、进入透析机,滤器将毒素和水分分离后排出,剩下的血液再返回体内。
血液的每一次循环流动、血管从充盈到收缩再到再次充盈,都是对血管和心脏的考验。
水的摄入量越多,血压越容易发生高峰值波动,透析后出现浑身无力、低血压、肌肉痉挛、心脏衰竭等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。
更残酷之处在于,由于肾脏功能受损,尿毒症患者体内的水和电解质长期处于紊乱状态,肌酐、尿素等各种毒素长期蓄积在体内,这些都使透析患者们更容易感到口渴。
而且,血液透析每隔一天就要前往医院待上4个小时,年轻的患者几乎无法再正常上学、工作、长途旅行。
尿毒症的残酷在于,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,无论透析还是肾移植,哪一种都做不到十全十美,无论哪一种都风险与收益并存。
长期透析往往伴随贫血、低血压、甲状旁腺肿大、心血管疾病等多项并发症,而肾移植手术就像一场赌博,虽然危险发生的概率很低,但仍然有急性排异、感染等风险。并且,移植之后,患者还需要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,罹患感染性疾病甚至癌症的风险也较之常人更高。
维持好的情况下,患者可以通过透析维持十几年至二十几年的寿命。肾移植的肾脏存活中位数在10年,运气好的情况下,肾脏存活15~20年也有很大可能。
透析像是一根无形的绳子栓住了患者,既没有健康,也没有自由。
在经济条件负担得起的条件下,医生都会建议年轻患者优先选择肾移植。“万一之后移植肾失功了,还可以再透析,理想状态下,二十几年加上二十几年,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,存活时长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延长。”刘莉说。
被错失的机会窗口,迎来透析生活及时的治疗时机,对尿毒症患者来说至关重要。
但“时机”本身,也并非所有的尿毒症患者都能把握住。它一方面取决于发现疾病时间的早晚,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当地的医疗水平。
不少年轻的尿毒症患者,就是因为错失了时机,而不得不开始透析中心的生活。
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,肾内科门诊的接诊患者中,有一定数量来自同院其他科室的转介。
“比如,原本去内分泌科、心血管内科看糖尿病、高血压的,去血液科看贫血的、去风湿免疫科看风湿性关节炎的,后来都发现是肾脏有问题。”科主任罗洋说,“第一大来源是消化内科,因为尿毒症患者最早表现出的就是消化系统症状,比如恶心、吃不下饭、乏力。”
但在千里之外的甘肃省某地,当年15岁的桓秋也是这样。确诊尿毒症之前一年半,因为出现严重的纳差症状,食欲不振、吃不下饭,母亲带桓秋遍寻了全市的消化内科。遗憾的是,医生没看出所以然,母女俩只能不了了之。
在医疗资源欠发达地区,桓秋的经历并非孤例。《中国乡村医药》2022年的一篇论文显示,在浙江省某县内,县级医院和乡镇、社区卫生院的316名非肾脏病科医生中,知晓慢性肾脏病知识的仅占比11.4%。
非肾脏病科医生对慢性肾脏病的普遍不了解,可能加剧贻误疾病被发现的良机。而当贻误时机导致的严重后果发生在年轻患者身上时,总是令人尤为遗憾。
一位全国大叁甲肾内科医生告诉八点健闻,出于就医的便捷性和经济考虑,很多外地患者在当地诊断慢性肾脏病后,会继续在当地复查、治疗,但效果并不太好,等赶来北京求医时,“已经没有机会了,那个时候的肾脏基本上都坏了”。
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桉例往往极为反差。
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张凌接诊过一位患者,那位患者4岁时,因为在唐山大地震的逃生过程中,不断地摔倒、奔跑遭致大面积擦伤,继发感染导致了肾炎,之后一直定时复查、规范服药、控制饮食,依从性极强。
由于疾病在前半生始终处于慢性、稳定的状态,患者的人生几乎没有受到影响,上了大学,成为了一名知名编剧。直到50多岁才进入尿毒症阶段,开始透析。
这些医生反复强调:慢性肾脏病是不可逆转的,尿毒症是其注定的终点。但如果能得到及时的专业的诊治,终点的到来时间会被尽可能延缓,甚至永远不会到来。但他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,那就是患者并不总是相信医院里的医生,那些自称可以根治慢性肾脏病的偏方总是更受患者青睐。
在医生的讲述中,这是肾内科门诊几乎每周都会上演的另一种常态:患者的血肌酐本来只是轻微偏高,距离尿毒症还有很远的距离,但2个月后一来复查,一下飙到需要透析的水平。
这些病例中,最让人痛心的莫过于一位当年在读小学5、6年级的十多岁儿童。由于父母听信偏方,生生把孩子从定时随访就能逐渐恢复的一种急性肾损伤,变成了慢性肾衰竭,再无药可救,只有透析或移植。
从业时间越久,医生们越能感悟到,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,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医学问题。患者的年龄、性格、收入、文化水平、认知能力、能获得的医疗资源,社会对疾病的认识、对患者的接纳等,共同决定了患病之后的存活时长和生活质量。
作为肾内科多年的主任,张凌格外关注透析中的年轻人。
前不久,她组织了一次线上问卷调查,问题关于血透患者的疾病管理与生存质量。她惊讶地发现,429名平均年龄在42.9岁的长期血透患者中,近半数为无业状态,正常在职或退休的患者仅占24.2%;此外,仅36%的患者与配偶居住。
“这说明他们的工作、婚姻状态都是不理想的,定期血透极大地妨碍了患者的正常社会生活。”她说,“在中国,透析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的现象非常突出。”
张凌接触过一位30多岁确诊尿毒症的患者,原本即将在体制内升职,自从开始透析之后,不仅升职一事不了了之,之后但凡工作上积极争取,就会被领导劝阻“不要累着自己、好好休息”。
还有30岁刚出头的年轻小伙,大学本科学历,因为定期透析找不到工作,在张凌帮他找到工作之前,只能依赖母亲,甚至拖累已经结婚生子的姐姐。
张凌还碰到过请求她开具“能够工作的证明”的年轻透析患者。对方在外企工作,刚透析2个月,觉得应该把自己的健康情况告知公司,同时也担心是否会因此失去工作。
但张凌清晰地知道,在中国台湾、日本、新加坡等发达地区,因为企业雇佣透析患者可以享受税收优惠,透析患者比较容易找到工作,透析不会影响到患者的经济独立。
“但在国内,社会往往对于透析患者存在‘只能躺在家里’的错误认知,就业歧视、婚恋歧视,加上疾病本身的生理心理负担,在这种内外双重作用下,不少年轻的透析患者,一边承受透析之苦,一边放弃了自我,丧失了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。”张凌叹息道。
怎样度过漫长的余生?在人的一生中,会经历数个站在十字路口的瞬间,那是足以决定未来的重要时刻。对那些年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而言,确诊的时刻就是人生的重要时刻。
治或不治?透析还是移植?这些艰难的选择,这个缠绵终身的疾病,将决定这些年轻人未来几十年的人生要怎样去爱,怎样去活。
张玉芳没有考虑过肾移植,她觉得透析非常保险,不过是隔一天扎两针,而移植万一失败,可能失去整个生命。她不愿意去赌移植手术成功的可能。
但刚开始透析时,她仍然惧怕,担心透析活不了多久。由于体内毒素的不断积累,那时,她同样处于生理上的低谷。吃不下饭、走不动路、浑身没劲,由于尚未熟悉控制对水的摄入,透析导致骤然脱水过多而晕倒昏迷之前,还以为自己只是中暑。
“当时,如果我爱人放弃了,让我以后就在家待着吧,我就完了。”张玉芳记得,当时,为了帮她恢复身体,丈夫陪着她从走路开始锻炼,走走停停也要走。慢慢地,她的腿越走越有劲,可以做到绕天坛公园走一圈。之后,随着对控制摄入水量的不断熟悉,除了定时定点往医院“报到”,她的生活几乎恢复到正轨。
相较之下,15岁就患尿毒症的桓秋,求医之路更坎坷。
查出尿毒症之后,她离开了备战中考的初叁校园,辗转各地就医,直到2015年,病情才开始稳定。中间,她经历了腹膜透析引发的感染,昏迷21天;突发性血压飙升、昏迷7天7夜、差点脑溢血,后期又因心衰导致一整年都没办法睡个整觉。
最后一次昏迷醒来后,因为抢救用药的副作用,她失去了一直引以为傲的记忆力,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,无法走路,只能坐轮椅。“那段时间,我一直觉得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义?”桓秋说。
直到她偶然发现,自己曾经追了很久的动漫出了续集,在每周日更新。追更唤醒了她内心深处的热爱,她从小就喜欢文字、故事,她突然明白:“哪怕疾病囚禁了我的肉体,但还是可以追求灵魂上的自由。”
之后,她开始尝试写网络小说,自学ps,不断充实自己。
这种正常的、自由的生活,可能是每个尿毒症患者的梦寐以求,也是童姚决定做肾移植的最大原因。
由于排尿功能未受影响,透析10个月之后,她停止了透析,寄希望于通过药物维持自身的状态,同时,她也销掉产假和病假,回到公司继续工作。4年多后,指标和身体状况每况愈下,她做好了移植的准备,开始等待肾源。
她一直没有放弃工作,移植前的半个月,她还在工作。“后几个月身体实在虚弱得不行,袜子都洗不动,我就每天只上半天班,或者没有需要做的事就不去了,但还是要逼着自己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。”她说。
有一次中午下班,由于最新的检查结果很不好,她独自走在回家必经的一条胡同里,情绪止不住地翻滚、沸腾,她蹲在地上大哭。“但哭完感觉就好了,因为你知道还有工作在等着自己,所以能够及时从患病的痛苦中抽离。”她说。
移植后2个多月,童姚感觉身体恢复到了患病之前的状态,各方面指标也很稳定,她非常开心,于是跑去理发店,把头发染成了上班时不可以染的橘红色(编者注:医生并不建议染发,勿轻易模彷)。
她现在坚持每天在家做运动,偶尔去咖啡馆学习做咖啡,同时还在考虑新学一门外语,再学一种乐器。
“我觉得现在是一个契机,费这么大劲活下来,又在透析和移植中选择了移植,博取那一线更好的生机,我想看看自己的人生能不能拥有更多的可能。” 她说。
(童姚、桓秋为化名)
田 为丨撰稿
严雨程丨责编
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「八点健闻」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