淘宝中国移动3g网络还有中国移动3g卡还能用吗

发布时间:
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国移动3g网络,以及中国移动3g卡还能用吗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
文章详情介绍:

中国移动被用户告上法庭,退出3G网络到底动了谁的奶酪?

今天(3月13日)早上9:30分,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开庭审判一起中国移动用户诉讼中国移动(其中广东移动是第三被告,广东通管局是第一被告,工信部为第二被告)的案件,主要的诉讼案由是广东移动新增建设的通信基站不再运行3G网络,损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。

对此,广东移动方面此前对此问题的解释口径是:广东移动正在陆续采用4G技术发展业务,新建基站不再运行3G网络,已建成的3G网络仍在运营,但用户投诉的个别位置由于无线环境复杂,3G信号状态不佳,现网已无法调整优化;用户投诉的多个位置网络已向4G升级改造,已无3G服务。

乍看上去似乎这是一个正常的的用户要求完善网络覆盖、提升网络质量的诉求,这其实是一个很普遍的需求,但是细看之下发现有很多违反常理、缺乏逻辑的地方,最主要的一点就是:如果用户的诉求只是要求完善网络覆盖、提升网络使用体验的话,从广东移动当前针对此问题的举措来看,基本上已经很好地满足了这个诉求了,移动公司直接把3G网络升级到4G网络了,网络质量毫无疑问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了,为什么用户还要如此激烈地诉讼至法院,要求保障合法权益呢?

深究之下,不出意外,此事跟中国移动发展史上一个非常“神秘”的用户群体——“无限卡用户”群体相关。

先解释一下“无限卡用户”是什么样的构成,在中国移动3G时代,为了吸引用户使用3G网络,2006年初中国移动推出了一个GPRS无限流量手机卡,主要的卖点是使用稳定不限速,双接入点不扣钱,最重要的是,该手机卡并没有对使用的网络类型进行约束,可以同时使用2G和3G,一度吸引了很多用户办理了这个卡套餐。

到了4G时代,问题激发了,原本无限卡用户只能在2G、3G网络上使用,这两个网络网速较慢,哪怕敞开了使用也用不了多少流量,对移动公司的网络造成不了多大的冲击,也不会对资费体系造成冲击。但到了4G以后,无限卡就变得非常可怕,如果敞开了使用量,比如用户一直挂网下载资源的话,几个无限卡用户就可能会拖垮一个基站。更重要的是,这类包括资费只有20元的卡套餐在当时对移动公司整体4G资费体系造成很大的冲击,它就像是一个价格洼地,会加速中国移动的流量贬值。

针对这个特殊的用户群体,中国移动想了很多办法,比如各种补贴迁移的优惠方案,但是一致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,到今天还遗留了很多“钉子户”,而更严重的是,这些钉子户不再是完全的普通用户,而其中出现了有组织的行为,比如一直以来都有卡贩子有针对性地高价批量收购无限卡,现在大部分无限卡其实是掌握在卡贩子手中,并公开高价销售,形成了一条成形的黑色产业链。这更加重了中国移动在解决这个问题上的难度。

其实,在过去一段时间里,随着中国移动落实提速降费,推出不限流量套餐,很多不限套餐的价格也已经相对很低,跟无限卡的资费相比差距不大,双方的矛盾也逐渐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。

此次再次激发双方矛盾的缘由很可能是近期传出的一则消息——福州移动将率先退出3G网络(事实上福州移动也并非全面退出3G,而是申请注销了一批3G基站)。

为什么中国移动要退出3G网络呢?最主要的原因是,随着4G网络基建的完善和稳定,再加上5G的即将商用,造成频谱资源非常紧张,运营商也早已对2G和3G网络的退网进行了规划。3G网络作为一种“落后产能”,退出使用是势在必行的趋势。

正是这个信号引起了无限卡用户群体的“恐慌”,一旦中国移动全面退出3G的话,这将导致他们手中的无限卡毫无用处,虽然还可以在2G网络上使用,但2G网络的速度基本不值一提。这对手握大量无限卡的卡贩子来说尤其难以接受,而且损失巨大。

那到底此事谁是谁非呢?客观来说,造成今天这个问题,中国移动本身是用很大责任的,是中国移动在业务设计、业务审核上出现了巨大纰漏,没有给这个无限卡业务设置合理的有效期,一个基础性的公共服务设定了几十年的有效期,严重违背技术发展规律,所以,站在用户的角度,既然当时签署的协议还在有效期,用户要求继续提供服务也无可厚非。

但是,此事到今天已经不是单纯的用户与运营商之间的正当权益的诉求,而变成了一种利益的博弈,而且里面涉及很多灰色的东西,比如,这些卡贩子控制的无限卡有没有真正落实实名制等。

最后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?今天,法庭并没有对此案件进行宣判,只是听取了双方的陈词,择日宣判。

手机移动网络变得很慢?可能是被40度的天热坏了

热热热!

这是一个多月来,差评君每天要说 925 遍的话。

在杭州气温花式打破各种历史记录的刷屏新闻里,差评君还看到了这么一条噩耗:

本来差评君还不觉得,但看完这个新闻后,心里一紧:好像网络真变卡了。

大家如果有这种感觉的,不要怀疑自己,这不是错觉,也不是自己手机出了毛病,而是手机网速真“ 热 ”崩了。

但各位差友不要误会,手机网速被“ 热 ”崩倒不是因为气温太高,而是跟这波高温一起来的大气波导现象。

这听着像是《 龙珠 》里的龟派气功波的大气波导是个啥呢?

追根溯源,咱得先从罪魁祸首副热带高压盘起。

大家和副热带高压应该很熟了,毕竟每年夏天谁不骂它个百八十遍才能解恨呢。

但实际上副热带高压一年四季都有, 只是刚好到了夏天,西太平洋的副高才会飘过来,顺道带来赤道的热度,弄的我们是热上加热。

更可恶的是,副高非得早早地就把一肚子水汽,在赤道附近下个精光,等飘到咱们头顶时又热又干,就和空气炸锅里的风一样。

往年,还有夏季风和它 battle,但今年夏季风一直没发育起来,也就导致了副高一直盘旋在我国东南地区。

副高一直赖着不走,就会带来两种异常天气现象,逆温和逆湿。

逆温现象其实很好理解,一般每上升 1000 米,气温就会低个 6 摄氏度。

但这并不绝对,像副高带来的干热大气飘在顶上,下层空气反而还凉快些,这就叫逆温。

逆湿现象也类似,近地面潮湿,高空反而干燥

这样一来,在副高不断努力下,逆温+逆湿二重奏,我们头顶被罩上了一个看不见的热锅盖,不仅人被热麻了,手机信号在这种环境下的传输也大受影响。

因为手机信号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中传播的,既然是波,就会发生折射。

不同的大气情况下,折射类型也不同。

大部分时候,折射后的信号会飞向外太空,而当出现逆温、逆湿,折射角度就会低于地球的弯曲程度,从而发生超折射。

每当发生超折射时,电磁波会被折射向地面,接触到了地面后又被反射到空中,反射到空中再被折射到地面。。。

如此反复下来,手机信号就会低损耗地传播到更远处,这种现象被叫做大气波导。

大气波导 ▼

既然如此,不就意味着信号增强变远?按理说应该网速应该变得更好才对。

但很可惜,信号传播不是简单地叠 buff 。

手机信号说到底可以分成两大类,一种是你手机发送给基站,比如开直播,画面信息要上传,这种叫做上行数据;还有一种是基站发送给你的,看视频、下载游戏,数据从基站来,这种叫做下行数据。

处理上下行数据有种常用的模式, TDD-LTE( 下称TDD )。

TDD 学名叫做时分双工(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),它有点像生活中的潮汐车道,只有一条道,需要上行就变成上行链路,需要下行就变成下行链路。

又因为它只有一条路,为了方便调度,TDD 就必须让来往车辆保持大小一致,对应到实际应用里,就是得保持上下行同频。

可一旦这么做了,就会衍生出另一个麻烦,怎么分得清接收到的是上行还是下行数据呢?

所以 TDD 引入了个类似红绿灯的玩意儿(学名叫 UpPTS 上行导频时隙和 DwPTS 下行导频时隙)。

上行灯亮时,只传上行数据。

下行灯亮时,只传下行数据。

但还有个问题,哪怕传输数据速度再快,从基站发出到用户收到还是需要时间的。

为了把这个时间的影响给覆盖掉,必须引入了一个黄灯 GP( Guard Period 保护间隔 )作为缓冲区,避免上下行互相干扰。

黄灯 GP 效果其实是⛔️,在它的时间里,既不能上行数据也不能下行数据。

到了这一步,TDD 模式终于妥了。

但这个妥是有条件的:黄灯 GP 到底要持续多久,是经过精密计算的。

举个例子,有个基站叫差评号,它信号覆盖范围是 10 公里,信号传输给最远的用户用时 3ms,那差评号设置黄灯时间就得略大于 3ms( 因为还得保证网络延迟不能太高,所以也不能太大)。

照道理来讲这就 OK 了。

可当发生大气波导干扰时,远处的信号传输距离大大延长,差评号这会儿能收到上百公里外的信号了。

这些上百公里来的信号,路上花的时间肯定超过 3ms ,所以黄灯没用了,上下行数据就乱成一锅粥,网速也就崩了。

不过类似的大气波导干扰,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,国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和应对工作也已经非常完备,所以平时哪怕出现大气波导干扰,大家的网络基本也不受什么影响。

只是这次副高特别猛,持续时间又长,才会让大家有了网速变慢的感觉。

不过有意思的是,大气波导干扰可以说只针对 5G 信号,因为国内目前 2G、3G、4G 网络都没用 TDD ,只有 5G 信号用的是 TDD 。

如果你没用 5G 流量,也感觉网速变慢了,那兴许是基站真快被热崩了。

毕竟目前大多数的基站在建造时,恐怕也没想到会有这么长时间、大范围的高温天气,按照国家标准来看,四五十度都已经是极限了。

不过好消息是,就在写稿子的时候,编辑部的窗外已经电闪雷鸣,副高已经肉眼可见地嚣张不了几天,大家的网速也不会是个问题了。

唯一担心的是,天气凉快以后,还有人愿意看这篇稿子吗?